close

〈太陽〉

走過古舊城郭,

懸在破屋上的百葉窗,遮蔽秘密的春色。

烈日的利箭向城巿、田野、屋頂以及麥田。

我獨自去練習我奇異的劍術,

觸及所有角落裡偶然的節奏,

在字典裡踟躕,如在石路上漫遊,

有時會碰到夢想已久的詩行。

 

陽光如同孩子之父,是病痛的對手,

它在田野裡喚醒詩句,恍若喚醒玫瑰,

讓憂愁消失,並在人的靈魂裡浸入蜜似的甜。

 

它使持扙的老人回復年輕,恍若少女般柔美、快樂。

它令五穀滋長、豐收,並讓永恒在心中開花。

 

當它降臨在城中,宛如詩人般,

便能使得最微賤的事物擁有高貴的命運,

即使沒有聲響,亦沒有隨從,

卻可以用王者的風度走進世界,不論病院或王宮。

這首詩在形式上分為四段,每段行數皆不同(原文則分為3段,分別是884)

        前面三行是現實景象的敘述,首句「走過古舊城郭」,是一個壯闊時代的隱喻,走過,我認為主詞為詩人本身,帶著一支筆、一張紙,在大太陽下,波特萊爾在酷熱街上踽踽獨行,他並不是為了一個世俗的理由,而是為了一個精神性的理由,寫詩,他要在街上找尋靈感,找尋句子,「烈日的利箭向城市、田野、屋頂以及麥田」,城市與田野是文明繁榮與自然的過渡,屋頂及麥田是高與低的對比,屋頂象徵著眺望以及白日夢,麥田隱含了大地孕生的力量。

太陽是強而有力的光源,一視同仁,不分城市、田野、屋頂和麥田而照耀。

        接著說道「我獨自去練習我奇異的劍術」,這裡劍術,指的便是語言的技術,獨自、奇異,除了顯示語言創作上的孤獨,也道出藝術家辛勤耕耘作品的過程。我想這也與波特萊爾的寫作背景有關係,惡之華在當時被列為禁書,詩人受到壓迫,也意味著詩的創作,沒有人傳授於他,是自己所獨創,而且,他堅持走自己的路,無同行者又如何?奇異的劍術專屬於自身,「觸及所有角落以偶然的節奏」打破意義的屏障、限制,發言為詩,用聲音為詩,就像荷馬史詩作者荷馬,身為盲人,撥弦吟詩,用吟遊詩人的身分創作出曠世巨著,畫是無聲的詩,而詩是有聲的畫,透過詩句可以接收到畫面,「在字典裡踟躕,如在石路上漫遊」詩人在豐富的詞彙中選擇最適當的,時刻都在錘煉文字,反覆推敲,漫遊是波特萊爾的形象,他觀察社會,主張詩人應像「漫遊者」那樣走入人群,他的「內在經驗」是經由在生活中行走,並非和現實保持距離,而是近看事物且邀入詩作,在字裡行間踉踉蹌蹌,有時,迎面撞上長久渴望之詩句,腳踏之實地與詩人內心世界互相堆疊。「有時會碰到夢想已久的詩行」靈感是堅持的毅力和精神上的熱情,一種使藝術心智保持警覺,呼之即來的能力,自己心中有一句話,最近生活的感悟,無須刻意追尋,等待藝術的靈感,或是生命的靈光一現,尋覓偶然,等待巧遇,一轉身,便碰到夢寐以求的詩行,與散文不同的是,散文用的語言便是打從出生時我們所使用,句法早已深藏潛意識中,天生就知道如何寫散文,但此處能夠「碰到」詩行,代表著詩的語言已經內化,雖說碰到,但事實上奠基於平時累積,靈感的發生是長久的培養在一瞬間閃現,呼應練習一詞,他說:「靈感,是藝術的特技演員每日傷筋折骨練習的應得報償。」

「陽光如同孩子之父,是病痛的對手」這裡陽光與首段的烈日互相呼應,「他在田野裡喚醒詩句,恍若喚醒玫瑰」喚醒為用聲音召喚,「讓憂愁消失,並在人的靈魂裡浸入蜜似的甜」幸福感浸入靈魂,從陽光的視覺,移轉到喚醒的聽覺,最後在移至甜的味覺,做了層次上的改變。他從視覺將讀者引入詩中的想像,接著進入聽覺,接著引至味覺的聯想,如此環環相扣,一個引一個,使得整個景象更加生動,

「它使持杖的老人回復年輕,恍若少女般柔美、快樂」「它令五榖滋長、豐收,並讓永恆在心中開花」波特萊爾認為詩人最高貴的事業乃是化腐朽為神奇,詩人的思緒、筆端一如「烈日的利箭」,使一切衰老的青春了起來;一切晦澀的明亮了起來;一切卑鄙了高貴了起來,是太陽,也是詩人,太陽與詩人的意象漸漸融合。透過詩作讓世界改變,賦予事物新的意義,世上的物質都有存在狀態,不可能永存不變,詩人則是符合了三不朽,立功、立言、立行其中之一,透過詩作讓自己永存。

        此段開始做了場景的切割轉換,由鄉村移至城市。太陽與詩人意象的重疊更加鮮明,將太陽與詩人合而為一,太陽王者的意象與詩人的意象重疊:鮮明、濃烈、不容逼視;高貴、優雅、寬宏大度「當它降臨在城中,宛如詩人般」以降臨一詞營造偉大感,「便能使得最微賤的事物擁有高貴的命運」「即使沒有聲響,亦沒有隨從」「卻可以用王者的風度走進世界,不論病院或王宮」,詩人用了兩種意象來形容兩個世界,窮人所在的醫院,有錢人高貴的王宮,無論何處,他都以王者的身分進入,這樣的人稱之為詩人,他的光芒可以照耀大地,太陽照耀之處沒有排除性,不用別人的角度看世界,只用自己的眼光觀望

       全詩展現了詩人對自己的自信及期許,將太陽的力量汲取進來,如同融合一種和更為強大的,看來遙不可及又光芒萬丈的太陽力量,以之與藝術創作的力量吸納合而為一,達到天人合一的冥合狀態,轉化外在於人之外的自然力量,賦予通感萬物的眼睛,完成重要自我超越的實踐,詩的革命,探索字裡行間所孕育的憾人心弦的力量,並且,尊重寫作這件事。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詩作賞析
    全站熱搜

    xu66321xu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